外阴营养不良,又称为外阴白斑,外阴黏膜皮肤色素减退变白或灰褐色,皮肤粗糙苔藓样变或弹性减退萎缩变薄、皲裂等,阴道口狭窄,以瘙痒或疼痛为主,不分季节和昼夜,一般夜间会加重,病变部位涉及大小阴唇、阴蒂结合部、肛门周围、耻骨毛际等处,常反复发作,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,甚至有恶化癌变的可能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,属于常见疑难杂症。
NO.01 病因病机
西医:病因复杂,尚不明确,综合文献分析涉及病因包括内分泌、HPV感染、阴道炎症、遗传因素、外阴神经血管功能紊乱、免疫异常、生活习惯及饮食等相关。
中医:属于“阴痒”、“阴蚀”、“阴疮”等范畴,主要责之于肝肾脾三脏,肝经脉络循阴股绕阴器,肝胆湿热可循经下注阴器,湿热瘀阻,或因肝阴血亏虚,外阴失于濡养都可致阴痒不适,严重者外阴萎缩变性色素减退;脾主生血,运化水湿,脾脏功能失调,血无所生,燥风内生则痒;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:“妇人阴痒,多因湿热生虫。”脾不运化水湿,湿邪趋于下窍,若长期浸润阴窍,则阻碍气血的运行,外阴失养,皮肤色素减退;肾开窍于二阴,肾阴虚或肾阳虚均可导致外阴失于温煦濡养造成营养不良。
NO.02 中医治疗
1. 内服:
此类疾病属于本虚标实,虚证可见肝肾阴虚、气血不足、脾肾阳虚;实证可见肝胆湿热;临床中往往虚实夹杂,相互影响。此类疾病本着“止痒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的原则,治疗以滋阴养血活血、祛风止痒为主,辅以祛湿。
①肝肾阴虚型:主要症状—阴痒不适,外阴干燥疼痛,皮肤色素减退,口干口渴,失眠焦虑,皮肤干燥皲裂,白带量少,色淡红,苔薄白或少,脉弦细。左归饮合消风散加减治疗(成人常规剂量):熟地15g山茱萸30g山药15g枸杞12g制首乌15g白蒺藜15g乌梢蛇30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2g陈皮10g土茯苓15g桃仁10g红花10g。水煎服,每2日1剂,3月为1疗程。
②肝胆湿热型:主要症状—阴痒不适,皮肤色素减退,白带量多,色黄气臭,口干口苦,烦躁易怒,色淡红,苔黄腻,脉滑数,四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合消风散加减治疗(成人常规剂量):苍术15g薏苡仁30g黄柏15g龙胆草15g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泽泻15g车前仁15g土茯苓30g制首乌15g白蒺藜15g乌梢蛇30g苦参12g山药15g栀子15g炙甘草6g。水煎服,每2日1剂,3月为1疗程。
③脾肾阳虚寒湿瘀阻型:主要症状—阴痒不适,皮肤色素减退,畏寒怕冷,白带清稀量多,腰膝酸软,便溏,色淡红,苔薄白或白腻。温胞饮合消风散加减治疗(成人常规剂量):杜仲20g补骨脂15g制附片先煎15g肉桂5g巴戟天15g山药30g熟地10g山茱萸15g茯苓15g制首乌15g白蒺藜15g乌梢蛇30g泽泻15g蛇床子10g陈皮10g芡实20g。水煎服,每2日1剂,3月为1疗程。
2.外治:
积极治疗外阴炎症,消除病因。
物理疗法:激光、微波、聚焦超声、红外线照射可任选其一治疗。
中药外洗:基础方(成人常规剂量):苦参30g土茯苓30g地肤子20g冰片白酒化开兑入药液中2g白鲜皮30g百部20g黄柏15g蛇床子15g白蒺藜30g补骨脂30g川花椒15g,肝肾阴虚者加生地20g紫草30g;阳虚者加白芷10g细辛5g;有溃破者去冰片、加五倍子10g。水煎400mL熏洗,每日1-2次,1剂熏洗2日。
外擦: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配合康复新液外擦;成都中医院附院用黄芪霜外擦润肤止痒效果较佳。
针灸:体针取穴三阴交穴、血海穴、太溪穴、蠡沟穴、风市穴等配合治疗。
NO.03 生活饮食调理:
少食辛辣油腻饮食,少食海鲜发物,内裤一定宽松透气舒适,日常注意阴部清洁卫生,避免用刺激性的皂液清洗外阴,调畅情志,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久坐,保持外阴良好的血液循环。
坐诊地点:门诊二楼217诊室
联系电话:18783908493